一场典型比赛的临场指挥及战术考量——汉堡vs拜仁
本帖最后由 poorgod1987 于 2019-2-10 02:35 编辑笔者今年夏天有幸在汉堡队主场观看了一场德乙赛事,虽然汉堡队降入了乙级,但现场球迷仍然如痴如狂,歌声、掌声不断将气氛烘托至高潮。德国球迷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我理解了为什么球队主场作战会具有“主场优势”。FM19面世后,笔者第一时间建立了一个汉堡队的档,希望将汉堡带回德甲强队行列。
在第一个赛季中,虽然失去了Sakai, Holtby, Papadopoulos, Douglas Santos等多名主力,笔者仍然成功取得德乙冠军,并在随后两个赛季逐渐加强阵容,获得一次德甲冠军、一次德乙冠军并入围欧冠四强。目前为球队的第四个赛季,德甲的第三个赛季,笔者以联赛第八轮主场对阵拜仁队比赛为例,介绍我在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方面的一些思考。
下图为前两个赛季的德甲排名,此轮开战前,拜仁已经取得了联赛40余场不败,在阵容实力方面显著占优。
根据球探团队及新闻发布会反馈的信息看,拜仁擅长传控战术,采取4231阵型,各位置球员实力均衡,没有明显弱点。笔者抱着不输就是赢,边打边看的心态,进入比赛。以下为拜仁首发阵容及我方阵容、初始战术设置。
笔者带队,通常并无特定战术及策略,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阵型方面,基于汉堡队阵容配置,一般是固定4后卫,而中前场设置,则常有变化。此场比赛,笔者将常规战术4231改为4411,其目的在于:限制对手两个边锋拿球空间,避免其在空位轻易接球。游戏官方手册(https://community.sigames.com/manual/football-manager-2019/)对阵型的解释极为精辟:阵型决定球队的防守站位。 而持球进攻和跑位方式则主要取决于球队设置和球员的个人设置。因此,笔者力图实现防守中4411,而进攻中接近于4231的效果。
笔者的初始战术设置中,采取高位防守的测略。主要是考虑到对手传控能力极强,如果不加干涉而一味退守,将丧失球权,难以坚守较长时间。另外,对手首发前锋莱万多夫斯基的速度并不突出,因此高位防守的风险并不太大。不采取高压迫的原因是我方球员的整体防守能力及速度无优势,高压迫易暴露防守漏洞,对于限制对手控球率未必有帮助。由于已经设置了较多进攻职责球员,并设置了“多传空当”,在节奏上已然提速,就不再设置“快速反击”,以在速度和控球之间保持一定平衡。防线收窄的目的在于优先限制对手的中路渗透,宁可给其一定边路空间。又考虑到对手左路马夏尔的内切特点,这一防守设置应该是合理的。笔者采用标准心态,希望借主场之力,形成一种有来有往的对攻局面,以与之周旋。
初始的针对性设置如上图。对于对手的中锋及中场中路位置,均设置为放弱势脚(具体原因见笔者文章http://www.playgm.cn/thread-920073-1-1.html)。对于对手前腰,采取盯人而不压迫的策略。盯人是为了限制其接球空间并限制其远射,不压迫是为了防止我方中后卫过度上抢而暴露空挡。对手中锋莱万的脚下及头球抢点能力都较强,无明显弱点。因此对对手的边锋无论放外线还是放内线,都不能完全消除其威胁,因此并未对边锋进行放左右脚方面的针对性设置。
比赛开始后,发现战术效果并不理想,球队于第13分钟丢球。比赛进行至25分钟时,部分统计数据如图,其中双方射门数为汉堡2,拜仁8,控球率方面则完全落于下风。
可见,比赛的进程表明,我方完全未达到战术目的,没有形成预期的有来有往的对攻局面,高位防守不能有效限制对手持球,且反击不利,控球困难。此时,必须进行战术调整。首先一个问题是如何破解对手的高位压迫,增加我方持球进攻机会。笔者选择将防线和遭遇线后撤,传球方式改为短传并增加盘带,并配合以谨慎心态。笔者认为,将防线后撤并不仅是一种防守策略,也对进攻方式有所影响(笔者谓之“攻防一体”的理念,即在一定程度上,进攻方式决定防守方式,防守方式决定进攻方式)。防线后撤的情况下,我方断球后进攻发起位置更深,配合以短传,是为了让我方球员可以更加从容的利用盘带,从较深位置开始发动进攻,从而缓解对方的高位逼抢压力。于此同时,笔者尝试加强紧逼,即低位、窄防守宽度下的加强紧逼,以力图实现西蒙尼式的紧凑化、快速横向移动,快速上抢,以尽量限制对手持球时间,为我方反击创造机会。多打两个边路的出发点有二:一是充分发挥我方两个边锋,尤其是Pires的速度优势;二是充分利用对手边锋和边后卫之间的空挡。调整后的整体战术设置如图:
调整后很快收到了效果,并于第29分钟、34分钟进两球实现了反超。比赛进行至约65分钟时,比赛统计如图
可见,我方成功将比赛拉回均势,并在射门数方面一度实现反超。对手在65分钟时开始进行换人调整,如图
对方撤下了莱万,将马夏尔顶到中锋位置(后又替之以B特拉奥雷)。此时,考虑到马夏尔缺乏空中对抗优势,我方防守策略更为明确,即坚决防内线,放外线,对于对手两个边锋,采取左边放左脚、右边放右脚的策略。
比赛进行到末段后,对方攻势更为猛烈,我方面临的压力较大,但从观察来看,我方防守中并未出现明显漏洞,因此未作进一步调整,仅采取了拖延时间和收窄进攻宽度的调整(目的是利于控球,是否真正达到了效果则不好判断)。最终将比分保持到了终场。最终比赛统计为:射门数:汉堡16,7中目标;拜仁22,8中目标。控球率:汉堡45%;拜仁55%。可见,基本达到了“有来有往”的战略目的。此役后,笔者成功将与榜首拜仁之间的积分差距缩小至1分。 (具体防守战术和临场指挥方面的一些讨论,可参看笔者文章:对FM19各项防守指令的一些解释 http://www.playgm.cn/thread-919945-1-1.html;战术心得分享:如何选择自己的战术,以及如何根据对手特点进行调整 http://www.playgm.cn/thread-920227-1-1.html)
笔者仅以此场比赛为例,给出一些战术设置及临场指挥方面的例子,权作参考,以上理解可能有不合理及谬误之处,还请见谅。相信广大玩家可能很多人比我的执教成绩要好,笔者仅希望表达这样一个观点:FM游戏的乐趣绝不仅仅是寻找一个所谓的网络神阵。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学习,提高自身的战术素养,学会克敌制胜的应变之道,才是我们从FM中得到的最大乐趣。而最终的结果,也往往胜于任何一个固定不变的战术。
不多见的好帖,顶一个。
顺便问下,关于in transition中的指令 counter-press/regroup 与counter/hold shape,这两对指令的本身都很明白,指明在攻防转换改变的一刹那球队要干什么,但问题来了,没有点那么会产生什么效果?
比如拿counter来说,有一个事实,策应职责越少,反击的节奏就越快,就是从防守到进攻的过程越快,就是所谓的fluidity偏结构化既然反击的速度可以通过职责改变,那么这项指令到底影响的是什么? buks 发表于 2019-2-10 01:51
不多见的好帖,顶一个。
顺便问下,关于in transition中的指令 counter-press/regroup 与counter/hold sha ...
Good question. 实际上,即使不点反击,球队在适当情况下也会开展反击的。在Sports Interactive论坛上很多人讨论过这个问题,有人认为,Counter/Hold Shape这个选项是对反击“阈值”的调整。球队是否反击存在一个阈值,也就是说,断下球时,如果断球位置到对方球门之间,对方防守人数小于N的情况下,则会发动反击。Counter的作用是提高这个阈值,也就是N增加;Hold Shape相反,是降低这个阈值,也就是N减少。我觉得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可能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球员的决断等等。
总之,足球经理里大部分设置都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某种“程度”的调节,比如官方手册里对心态的描述,就是“从1到20之间的调整”。10和11可能区别不大,但1和20就差别显著了,好的战术有时候就是在某些地方进行调整以达到某种平衡。
对于Counter press/Regroup之间的这个“度”,我觉得也可以用类似的观点来理解。首先心态应该是对这个度有影响的,越高心态下,应该越倾向于积极的Counter Pressing。而Counter Press/Regroup的这个选项,则应该是在特定心态所预设的“度”上的进一步微调。(这部分是我的个人理解)可能大家会想,我为什么要不选Counter press呢?或者我为什么要选Regroup呢?早点儿反抢下来不是更好吗?关于这个选项我也没有完全体会明白。但是我认为,不存在某项设置是一定选了比不选好的,它既然存在这样一个选项,必然每种选择都是有其道理和适用场合的。有时候不能完全搞清楚的选项,我宁可不选,或者取中值,因为中间值一般来说是和心态、球队整体打法相适应的。
很不错的!!支持哦!另外两个帖子也很赞!!! 确实 有细节 有想法 好帖 好帖,楼主能更新链接就更好了。 支持!!!! 学到了不少 不错的战术素养,楼主厉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