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常有晴 于 2012-9-2 11:22 编辑
战术设置的顺序
根据球员实力选择阵型
根据球员实力选择角色职责
根据角色职责选择风格
根据对方阵型实力选择打边路还是中路
根据对方球员位置选择针对性设置
根据比赛状况选择心态
根据场上表现选择临场
--------------------------------------------------------------------------------------
风格最新研究 今天在破解FM风格的道路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我发现Cho Won-hee传球能力从10提升到11时,他的球探报告从后腰防守变成了后腰策应。于是我大胆推测传球值决定球员能否担任策应职责,之后的验证过程很简单,我把所有的队内球员是防守职责的传球都改成了20,于是他们都变成了策应职责。接下来测试什么决定了球员从策应变成进攻,观察了一下相当数量球员的进攻属性值,发现大部分都有无球跑动,于是把所有的改成20,这些球员也都变成进攻职责了。 总结: 1.
FM的风格对应职责的确存在,策应对应传身后球,传球值主要决定传身后球的效果,进攻对应前插(非前锋球员),无球跑动主要决定前插的效果。一个风格需要对应位置球员能担任相应的职责,在风格里使用不合适的职责,无论高低都不合适。盯人和贴身防守对应防守 2.
你要想提升球队的风格,就得针对性的训练球员的传球和无球跑动,而这两项都可以在针对训练里选择。除此以外,你还需要锻炼球员的耐力。 3.
球员的球探报告是不准确的,一个球员是否适合担任某个角色职责,需要看这个球员角色职责对应的属性,如果属性够就可以,否则就不可以。比如说一个球员报告说可以担任策应职责,并不意味着他可以担任策应职责,需要看他的传球值,至少得有11以上。 4. 全队战术风格里描述的职责并不是指FM对应角色里面的职责,只要传身后球能力够混合就是策应,前插能力够混合就是进攻(拖后组织核心防守的身后球就是经常,他就可以承担风格里描述的策应职责)结合第5条一起看 5. 不同角色球员对应传球值不同,是因为他们的战术设置不同。DC需要传球15才能成为出球后卫,是因为出球后卫的through pass是经常;后腰策应8就可以,是因为后腰策应的身后球是混合;而后场组织核心就得14,是因为他的身后球是经常。前插值也是相同。 6.
球员属性一定和对应的战术设置关联,从传球和无球跑提升改变球员职责就已经能够证明了,你一个自由度创造力都是1的球员是不可能担当有高自由度的角色的。 7.
球员战术设置对应的属性,有的是后面那个值要比前面的更重要。举个例子:Cleo和Jiang Ning都是九号半,他们都是想象力高而视野低,而九号半的自由度都非常高。无球跑决定了是否能担任进攻,而我试了把决断改成20,球员职责不会变。但策应里传球决定了职责而不是视野。 8. 边后卫/进攻型边后卫是个特例,他们把传球改成1时,职责会变成进攻。无球跑改成1,会变成策应。把这两个值都改成1,还是会变成进攻。但边后卫里策应还是对应身后球,进攻还是对应无球跑。把无球跑改成20就都变成进攻了,而进攻型边后卫策应只有身后球是经常。结合第9条一起看。 9. 有的球员属性低却也报告策应/进攻职责的原因:球员报告最合适位置的标准是基于对应战术设置对应的球员属性来的,这是一个组合,而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gaozhilin前插只有10,也报告是攻击型中场进攻职责,把他的无球跑改为9,立马变成九号半了。而这两个角色职责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前插经常,一个前插极少;而conca的无球跑从15改为8,就从攻击型中场进攻变成前场组织核心策应了。而前场组织核心策应对应的前插是混合;前锋位置是个特例,对于前锋位置来说,无球跑决定的是战术设置里的灵活跑位,而不是前插;而射门值决定的是战术里的前插。证据:cleo的无球跑改成了1,报告变为站桩型前锋进攻,郜林射门改成了1,报告变为站桩策应。muriqui无球跑改成了1,仍然是抢点型前锋。之所以无球跑对应的是灵活跑位而不是边路活动,就是因为抢点型前锋的边路活动是正常,灵活跑位是否。结论:属性的确决定绝对的战术设置,而球员报告也不是百分百准确的 10.今天试验通过球员属性设置具体的战术行为,效果不好。同样一场比赛,根据球员属性设置角色职责,但所有战术都是默认,效果很好。这两者的区别就是:根据属性设置战术行为,降低了战术行为概率。那么效果反而不好也就意味着:球员本来做更多对应行为时成功率是更高的。那么这意味着属性对应行为效果是一个百分比。20/20也不一定100%成功,但5/20也有可能是25%概率成功,但10/20时就有50%概率成功了。 11.还是要注意风格对应的球员角色职责,比如说严格以下前锋只担任进攻职责,所以还是用抢点,站桩和防守前锋的进攻职责。我用了很多场突前和抢点,效果都很不好。前锋都进球荒了 结论:所以属性决定球员的战术行为,而战术行为决定球员角色职责,角色职责决定风格。对于大部分位置来说,无球跑决定前插,前插决定进攻与否;传球决定身后球,身后球决定策应与否;前锋无球跑决定灵活跑位从而决定角色,射门决定前插从而决定进攻,传球决定策应。我们观察球员能力,根据球员能力设置角色职责,然后选择对应的风格。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找找每个战术设置对应的属性标准了,大部分都好找,就是对应两个属性的不好找。如今的风格并不是所谓新的创造,仍然是对之前的FM2005甚至更早战术体系的一种解读,就是建立在TTS那个东西的基础上,被FM的人发现了觉得这是一个从意识形态上提高FM娱乐性的产物。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让玩家觉得FM可以实现多种风格,当然FM的确有这种可能,但并不是明确的。最大的意义我觉得是让新老玩家更容易改变战术了。
--------------------------------------------------------------------------------------
*我把根据场地选择阵型去掉了,今天经过试验发现,12已经没有宽场双边,窄场单边了。刚打了比赛对山东,对方3DC,3MC,2FC,我设置2DC,3MC,3FC,轻松2:0;又用宽阵442,0:0被压着打。这意味着从12开始,赛前对对方阵型了解,比赛中根据阵型调整就尤为重要了。也就意味着你需要更加灵活的球员,可以踢多个位置的球员会更受欢迎
根据球员实力选择阵型
基本来说就是把你认为你队里最强的阵容设置一个阵型,这个阵型的特点:要不是双边,要不是单边。当然也可以取决于你喜欢的风格,你喜欢打双边,就设置双边阵型,以后买人也买这个位置上的强人。这样的结果就是你只需要囤积一个阵型的阵容以及替补阵容就可以了。如果按照我以前的方法,你就需要两个阵型更多球员。另外一个帮助你决定阵型的条件是你能买到的人的位置,像我用中超,能买到的强人大部分都是中路的,所以我果断选择442小菱形了。 其实最理想的是你的球员可以胜任多个位置,同一套主力+替补阵容,即可以打小菱形,又可以打大菱形。为什么在下面说
根据对方阵型选择打边路还是中路
无论你的阵型是什么,如果对方是双边,你就选择play narrower;对方单边,你就选择play widder。就这么简单。
风格的作用是提供实现玩家在攻守两端安排人员的目的,让我们看看不同风格下球员能参与的职责
十分严格:DC线防守,MC线策应,FC进攻。 严格:DC防守,DS和DMC防守和策应,MS和AMC策应和进攻,FC进攻 适中:DC线和DMC防守和策应,AMC和FC策应和进攻 自由:所有人都能策应 十分自由:所有人都参与进攻防守策应,所有人都回防,所有人都前插,所有人都身后球 风格对应的就是一个球员实力决定的角色和职责,根据球员角色和职责决定整体风格。 风格和心态无关,任何风格都可以使用任何心态。风格调整好后,比赛中用临场随时改变心态。
我们知道只要前插混合就是进攻,身后球混合就是策应,所以很多球员角色职责都可以用,而不需要说球员职责是进攻就是进攻。
所以每个位置,尤其是中场位置有很多角色职责适合在不同风格里使用。
三阶段和位置与人数安排
足球分3个阶段:防守,策应,进攻。
由于阵型和场地无关,那么和阵型相关的便是3阶段和对应的人数安排。首先取决的是能力,如果你的边路人员比较强,就打双边,对应需要选择两翼齐飞的传球方式;如果你中路较强,就打单边,把额外的2个名额放在中路。中路的变化较多。
*这里验证一个各风格下使用职责的结论
1.对应风格要使用对应的职责,比如说前锋就是纯进攻,中段位置就是策应,后腰线以后就是防守。因为风格越低,各条线球员心态差越大,之间距离也越大。十分严格下一个前场组织核心进攻的战术行为是经常盘带,他就要从中场线盘带到禁区才能射门,距离太长,球的移动效率降低,对球员能力要求更高,使对方有了足够时间回防。所以低风格使用高职责是不合适的
2.前锋策应和MC防守职责:我认为这两个是有些例外的,前锋策应照理说没有任何风格合适,唯一合适的就是当前锋总越位或者的确传球能力更强时使用;MC防守应该对应十分严格,当球员只能担任防守职责时,也是一种选择。
进攻通过前插实现。通过前插,决定了球员在进攻时脱离自己阵型位置而靠前的概率。说白了就是变阵,也就是以前的拉线。所以为何FM后来取消了拉线,因为拉线比前插功能还要多,前插可以让DR进攻中出现在MR位置,而拉线可以让一个DR变成ML。那么前插越多,参与进攻的人就越多。可以想象如果所有人都前插,那么最后聚集在对方禁区内外的人就越多了,进攻点也就越多。 策应通过身后球实现,拿到球后把球往一个在进攻方向上离自己队友近离对方球员远的空位传过去,实现策应。 防守通过回防和压迫实现,因为是通过参与人数实现的,所以为什么自由心态以上从前锋到后卫的心态差值就小,因为小,所以防守中当后卫回到后卫线上,前锋也差不多回到本方半场,这样防守人数就多了,在这样的基础上存在一定的压迫,就实现了前锋在本方半场对对方球员进行压迫了。
战术磨合期的问题 在一些网友的帖子里看到提到了战术磨合期的一个概念,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阵型和球员是有熟练度的,球员本身也有比赛状态的概念。前者通过赛前准备提高,后者通过打正式比赛包括预备队比赛提高。至于战术磨合度,我认为没有 我们把阵型和球员去掉,那么剩下的战术是什么?就是全队战术设置和个人战术设置。这里拿我贴子里的截图来说明。 截图里是我从旧的理念转变到新的理念的时间段,从0:2输给山东鲁能后,我发现能力的确存在相对性,于是改变战术设置。也就是说我以前的战术设置和我打上海东亚的战术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说战术需要磨合期,那么从东亚6:0开始以后的战绩怎么解释呢? 战术设置是不存在磨合度的,证据很充分,解释完毕。而且,我之前说球员比赛状态影响很大,从截图可以看到,正式比赛我只打了三场,第四场时我的大部分球员都还存在着‘到预备队直到适合比赛’的选项,结果如何?显而易见。 |